中国第一条卫星智能生产线投入试运行

1月14日,从湖北省第二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研究院航天工程公司获悉,该公司最近完成了我国第一条批量生产的卫星智能生产线的开发,生产和安装。

,生产线已移至现场试生产阶段。

“完成了我国第一条批量生产的卫星智能生产线的设计并投入试运行需要429天,这可以实现设计能力目标,即每年生产240多颗小卫星”。

航天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光宝对记者说。

第一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位于武汉国家航天工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

通过使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感知,关键过程的实时质量控制以及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等功能。

“卫星需要经历从原材料交付到整个卫星检查和存储的十多个过程,例如甲板级组装,卫星组装,整个卫星电气性能测试和通信负载测试。

如果将所有关键过程链接都替换为机器,则生产效率可以提高40%以上”。

总体机械设计岗位的设计师刘峰说,从单件小批量手工生产到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卫星生产从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

据报道,卫星生产线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实现“私人定制”。

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卫星在配置,大小和重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在精密运动机构的帮助下,研发人员为设备配备了“双脚”支撑装置。

和“手”。

工作站的尺寸是动态可调的,可以实现不同尺寸和重量的零件的高精度组装。

邹光宝说,设备可以根据条形码确定卫星的类型和工艺要求,自动调用控制程序,数据分析和执行结果也将实时反馈到生产线控制终端。

卫星生产过程实现了从人工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从而可以批量生产卫星。

定制生产成为现实。

据了解,根据卫星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卫星工业园的规划面积为426亩,将分两期建设。

一期规划用地面积200亩,建设项目包括多功能工业生态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大型空间数据应用中心,小型航天器云协同研发中心,等等。

;第二阶段计划占地226英亩,建设项目包括新型航天器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热控制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等。

卫星工业园建成后,将满足卫星互联网等航天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小型航天器的协同研发设计,并为航天器的测量,操作与控制,大数据处理和后期操作提供了讲习班和配套保障条件。

“力争早日形成大规模的卫星智能生产,全面提高卫星生产线的智能制造能力,帮助促进制造能力的建设,并继续推动新基础设施的发展;”。

邹光宝说。

负责编辑AJX

产品知识/行业、品牌资讯